《信条》究竟是怎样将时间逆转的?

《信条》究竟是怎样将时间逆转的?

普通的时间旅行电影,如果不是无限循环,那通常也就跳上四五次,跳过去之后时间顺序也不改变,只要在这些跳跃点动一下脑子,就能想明白。信条呢,动不动就是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的剧情是反的,连人物的对白都是倒放。

男主角注视着一颗“逆向子弹”留下的弹孔

对着它扣下扳机

这颗子弹将从玻璃中回到枪膛

玻璃也将恢复原状

在时间逆转的状态下,某些物理规律也一同被“逆转”了。在片中,你能够看见子弹回到枪口里面,被打碎的石头复原,仰面朝天的汽车跳跃两下翻过身来回到高速公路上飞驰着倒退,这个级别的反向——不仅如此,连冷与热都会变得相反。

为了让故事内逻辑自洽,《信条》煞有介事地用 “熵减”解释了这些现象。

熵是一个著名的物理概念,但能真正讲明白的人不多。简而言之,能量不关着就会到处乱跑四散开来,熵讲的就是能量散得有多开,比如一杯热水倒进一杯冷水,形成的温水的熵就会高于热水。

什么是熵增

物理学里,熵是仅有的几个在乎时间方向的概念。诺兰挑这个点来搞时间游戏,是真的没有挑错。

什么意思呢?物理学里绝大部分东西和时间有关,但不在乎时间方向。一个真空中的球形向前匀速直线运动,假如时间倒流,也只是变成向后匀速直线运动。如果你给它录个视频,不管正放还是倒放,看起来都是完全自然的,不会违反任何物理定律。

但只有熵这个概念不可逆转。有一条著名的定律说,如果没有外来干扰,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,熵可以增加,也可以不变,但不应该减少——这就是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。

打个比方:杯子可以自己摔碎,却不可能自己从碎片聚拢起来。如果你观看一段杯子摔碎的视频,可以轻而易举分辨出它是正放还是倒放。

所以说,如果我们强行造出了一种熵会自动减少的东西,是不是就能逼着它时间倒流了呢?

知名物理学家霍金曾经设想,我们的宇宙正在膨胀,膨胀到头了没准就会开始收缩。膨胀的时候熵一直增加,时间指向未来。那么宇宙收缩是不是熵就会减少,时间也指向过去呢?如果嫌宇宙收缩太远,那黑洞也能制造出类似的场景,进入黑洞的人在被撕碎之前,是不是也能体验短暂的时间倒流?

很可惜,他的同事和学生证明他算错了:就算是宇宙开始收缩,就算是黑洞里面,熵该增加还是增加,时间也不会倒流。

好吧,美梦破裂。但如果我们就是用未来超科技做出来了自动熵减的东西,会怎样?

《信条》正是采用了这个设定——既然熵增与时间流逝有关,那就让熵减成为时间逆转的原因。

不过在《信条》当中,某个人或是物体进入逆转状态的同时,世界的其他部分还在正向前行。这就像两条线,一正一反交叠而过。但这其实并非平行的两条线,而是一条线经过弯折,在某些段落形成了平行的样子。画成图,就是下面这样:

至于怎么“弯折”,片中作出了详细的演示,这里就不剧透了。之所以要讲清楚《信条》中“时间逆转”的叙事原理,是因为撇去这些花哨的设定和概念,它讲的故事其实很简单——

不论再怎么逆转时间,这仍然是一个不断“前进”的故事。比起那些后悔药一般的时空穿越,《信条》的时间逆转并不能让人改变过去,而是换一个方向奔向未来。“Done is done”,片中的这句可以被译作“往者已矣”的台词,正是对它最好的诠释。

我想,除了那些令人炫目的视觉特效,在这种前进中体现的人物成长才是《信条》真正值得品味的地方。正如片中的另一句台词所说:“不要理解,去感受它吧”。

END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