龛楣:火焰下诞生的莲花童子

龛楣:火焰下诞生的莲花童子

2-3-2 摩尼宝火焰纹龛楣 ▲

火焰纹弯弧起伏的波状线如激流浪花,红、灰、黑、蓝四色层层相迭。中央画一如意云形摩尼宝放光,颇有新意。 隋 莫高窟423窟 西壁

隋代佛龛龛楣是以火焰纹为主纹饰,不仅绘有单一火焰纹龛楣,在缠枝纹龛楣上,火焰纹也占有重要的部位。隋代的火焰纹结构简洁,形象奇特,个性鲜明。所谓结构简洁,即是以一条线向上随意弯曲回旋画作火焰之势,有的像浪花,有的如流云,不论是怎样弯弧的线,都是并列一道接一道画去,再用土红、青、黑、绿诸色相间反复涂饰,形成阶梯状层层迭压,使之产生节奏性变化,丰富其形象。火焰中画有摩尼宝珠★纹,成为龛楣图案重要的时代特征。色彩在这里起着重要的造型作用,没有色彩,也就失去了形象。这种火焰纹传自中原,北魏、北齐佛像石刻中所见多属这一风格。北周时传入敦煌石窟,与北魏窟中为数不多的龛楣火焰纹相结合,演变为光焰熊烈的新火焰纹。火焰是珍宝所发出的“光”。火焰中的多棱晶体状或圆珠状物其涂色多用迭晕法,也说明这种图形是在受到某种能发光的宝石启发下创造的。这些纹样的来源可能与波斯信仰有某种联系,而敦煌隋代石窟中的火珠形摩尼宝仍是佛法光明的象征。

2-3-3 摩尼宝火焰纹龛楣 ◄

佛龛口沿为联珠纹,其上为摩尼宝珠。龛楣火焰纹由长焰纹与短焰纹相间隔,火焰纹由两侧向中间倾斜构成三角形,增强了火焰的动势。以红、绿、黑、蓝四色层层迭压涂饰,色彩浓艳热烈。 隋 莫高窟311窟 西壁

2-3-4 伎乐缠枝火焰纹龛楣 ▼

龛楣纹饰画在方口双重佛龛上,龛楣上部是火焰纹,画在外重龛的仰面上;下部画在内重龛的楣额上,缠枝花叶繁盛,缠枝中央莲花上是一交脚菩萨,左侧有一身穿长裙的伎乐菩萨,右侧有一身穿短裤的男子弹琵琶,左右两端各有莲花童子伎乐弹琵琶、吹笙。颜色多已脱蚀。 隋 莫高窟412窟 西壁

2-3-5 缠枝摩尼宝火焰纹龛楣 ▲

龛楣上部绘火焰纹,下部绘缠枝葡萄卷藤纹,莲花摩尼宝依藤枝一正一倒相间排列。涂以深沉的蓝色、浓艳的深绿色、明亮的赭红色,勾以纯净的白色线。图案具有异域风采。 隋 莫高窟407窟 西壁

知识库

★摩尼宝珠

摩尼宝,意译为“如意宝”。按佛经说,“此宝光净不为垢秽所染”,“投之浊水,水即为清”,“有此宝处,必增其威德”。在佛窟装饰中,画摩尼宝纹当是取其光明清净之意。北朝摩尼宝纹呈三角形,也见于山西云冈石窟和宁夏固原北魏墓漆棺彩画中。北魏末,敦煌石窟窟顶上画的摩尼宝外形如桃子,火焰内为一多棱晶体状物,其形与洛阳北魏永安二年(公元529年)的墓志盖上的纹样相同。北周末,佛背光中画出火珠形的摩尼宝,即桃形火焰中为一圆珠,并成为隋代图案中重要纹样之一。其造形与响堂山北齐石窟藻井、壁龛上雕刻的纹样相同。三种不同的摩尼宝纹样的时代性非常明确,也反映了发展演变的过程。

2-3-6 缠枝忍冬摩尼宝火焰纹龛楣 ▼

缠枝忍冬纹为主纹饰,叶片繁盛,缠枝多为叶纹遮掩。色彩涂以晶莹的蓝色、明丽的绯红色,并以石窟中不常见的金黄色为主色,叶片上迭晕色阶清晰可见,并勾以白色线,极大丰富了纹饰形象。 隋 莫高窟292窟 中心柱南

2-3-7 缠枝莲荷火焰纹龛楣 ►

龛楣颜色因风化剥蚀,已变为黑灰色,火焰纹如同剪影一般,缠枝纹绘制风格纯朴,别有情趣。楣梁画斜方对角连续纹,不随俗套。 隋 莫高窟414窟 西壁

缠枝莲荷纹

纹样活泼多姿,数量最多,是隋代龛楣图案的代表。缠枝莲荷纹龛楣都画在方口龛内层龛额上,外层龛边缘多画一道直条白珠纹或一条环形联珠纹边饰。龛楣上半画火焰纹,其纹与上述火焰纹相同。龛楣下半画缠枝纹,依其枝叶分布组合可分为满地缠枝和单枝缠枝。两种缠枝的画面均为横长条形,枝叶由中央向两侧伸展,作对称分布,正中央除沿袭北朝画化生童子外,有的则画一坐佛或菩萨,或摩尼宝珠。满地缠枝纹叶子稠密,遍布满地,不留空处,枝茎隐于密叶之中,叶中的莲荷、化生童子、摩尼宝珠形象较小,突出叶纹稠密茂盛的形象,纹样有浓郁之美,宛若一幅漂亮的花布。此图案多绘于中期的大窟中,窟数不多。单枝缠枝纹是以一条波状花茎为主干,分枝弯转回旋,茎上莲荷形态各异,花中有执乐器的化生童子和摩尼宝珠。叶子绕茎缠枝,随势蜿蜒。它与满地缠枝纹相反,叶纹疏简,突出表现莲荷伎乐童子形象。此图案具有爽朗清新之美,这是隋代洞窟龛楣图案又一重要特征。

2-3-8 莲花化生缠枝纹龛楣 ◄

龛楣中央绘莲花化生童子双手托举大莲花,两侧各有一鸟相对站立。缠枝中部莲花上悬垂帔巾,示意未来的化生。在色彩运用上红与青、绿对应,白与黑、褐相依,色调稳重明亮。图案朴实,还保留着北朝的遗风。 隋 莫高窟266窟 西壁

2-3-9 伎乐童子缠枝火焰纹龛楣 ▲

龛楣上部绘火焰纹,下部绘伎乐童子缠枝纹,中间隔以联珠纹。缠枝叶片肥短,分布茂密,伎乐童子形体较小,隐在叶枝中间,手持乐器是箜篌、琵琶、笛、排箫、笙、琴。楣梁绘旋转忍冬纹。绘工细致,纹样组合别具一格。 隋 莫高窟420窟 西壁

2-3-10 莲花化生摩尼宝火焰纹龛楣 ▲

龛楣上部为火焰纹,中央绘摩尼宝;下部为莲花纹,中央绘莲花化生童子,纹样简洁,形象鲜明,绘工精致。青绿色调中傅贴纯金,夹施淡朱、黑褐的重色彩与白色勾线,交织成精美的装饰效果。火焰纹上部的飞天也绘制得很精细。 隋 莫高窟402窟 西壁

隋代是龛楣图案发展的最后阶段,而绘于隋末唐初的第390窟的龛楣缠枝纹,实际上已宣告了石窟龛楣图案的终结。

2-3-11 莲花伎乐童 ►

子摩尼宝火焰纹龛楣 龛楣纹饰中央莲花上的摩尼宝形如高足杯,杯内盛满珍宝,杯两各树一火焰宝珠。奏乐童子随意坐在莲花上,姿态生动。楣梁绘斜方格纹,格内有十字小花,亦与其它龛楣所不同。 隋 莫高窟398窟 西壁

2-3-12 莲花伎乐童子火焰纹龛楣 ◄

龛楣中央画莲花化生童子,左右有弹琵琶童子、吹笛童子。纹饰突出勾线,色彩清淡。下部楣梁和上部火焰纹色彩浓重,内外照应,相得益彰。 隋 莫高窟389窟 西壁

2-3-13 缠枝莲荷火焰纹龛楣 ▼

中央画弥勒菩萨,结跏趺坐,两侧缠枝莲花自由舒展,显现出祥和自由的气氛。而火焰纹却像是在疾风中燃烧,势不可挡。 隋唐 莫高窟390窟 西壁

本平台旨在传播佛的正能量,从佛教的事物、僧人传记、佛经等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中国千年佛教文化。此文出自《解读敦煌●敦煌装饰图案》。

感谢您阅读此文,喜欢我,就请关注我,阿弥陀佛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